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追溯其历史,端午节最初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夏至节,那时的人们将夏至视为白天最长的日子,并举行庄重的祭祀仪式,以此祈求一年的丰收与身体的健康。另一种传说,它象征着对恶月恶日的抵抗与驱逐。在古代,五月被视为不吉利的月份,五月初五更是被称为恶日。为了驱赶这些被认为带有邪祟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会采取各种仪式和措施,期望能驱邪避灾,为自己和家人带来平安与幸福。而今天,就聊聊端午节的“禁忌”,无论如何其实也都是为了祈求“国泰民安”“端午安康”
一、端午不宜下水
端午节又被称龙舟节,赛龙舟是这一天的重头戏。但你知道吗?在端午节这天,民间有“不游水”的禁忌。这是因为端午节期间,气温逐渐升高,但温差较大,而江河湖泊中表面的水温随之上升,略深的水依旧十分寒凉,贸然下水,容易诱发腿抽筋,出现溺水的风险。同时,赛龙舟时场面热闹,人员混杂,容易发生意外。因此,为了自身安全,端午节期间不要随意下水游泳。
二、端午不宜搬家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普遍认为搬家是不吉利的。端午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此时搬家容易打扰祖先的安宁。此外,端午节期间正值夏季,天气炎热,搬家过程中容易出现中暑、疲劳等问题。节日就应该好好休息,尽量减少体力活动。
三、端午不宜佩戴红色饰品
虽然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喜庆和吉祥,但端午节期间却不宜佩戴红色饰品。端午节是一个驱邪避凶的节日,红色饰品容易吸引邪气和厄运。端午节期间,选择佩戴一些具有辟邪功能的饰品,如玉石、金银等更为合适。
四、端午不宜打破器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打破器物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容易引发家庭不和、财运不佳等问题。在端午节期间,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避免因为粗心大意而打破器物。
五、端午忌房事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这一天阳气最盛,也是所谓的“毒月”中的“九毒”之首。从五行上看,这一天任何一种五行过旺或过衰,都会形成邪气,对自然气候或人身健康构成威胁与伤害。因此,古代训诫严禁房事。
六、端午不宜食用生冷食物
端午节期间,气温逐渐升高,让人觉得口干舌燥,食物也容易变质。生冷食物不仅容易引发肠胃不适,还可能含有细菌和病毒。冷饮能带来短暂的清凉,但过度贪凉食用并非明智之举。在夏季,人体因大量出汗而容易导致“津液”流失,很多人因此处于“脾胃虚弱”的状态。若大量摄入冰镇西瓜等冷饮,只会让体内的寒气加重,可能导致脾胃虚寒、阳虚怕冷,进而在冬季时身体更易受到感冒等疾病的侵袭。
七、忌说“端午节快乐”
虽然端午节是传统节日,但和清明节一样,都是属于祭祀的节日,流传最广泛的说法包括:纪念古圣先贤的楚国贤臣屈原。因此,在这一天说“端午节快乐”不算恰当,更合适的说法是“端午节安康”。
正如开头所言,无论如何其实也都是为了祈求“国泰民安”“端午安康”,在自己心理留下一份慰藉。所谓的“迷信”,在这一刻也没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