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宫肌瘤与妊娠子宫
二、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及子宫腺肌瘤
两者均可使子宫增大,经量增多,但子宫腺肌瘤时,子宫常均匀性增大,子宫肌瘤则表现为子宫有局限性、质硬的结节状突起,子宫腺肌病及子宫腺肌瘤患者多数有继发性痛经,且进行性加重;子宫很少超过2~3个月妊娠大小,且有经期子宫增大、经后缩小的特点。子宫肌瘤有时与子宫腺肌病及子宫腺肌瘤较难鉴别,超声和CA125测定有助诊断和鉴别。
三、子宫肌瘤与卵巢肿瘤
卵巢囊肿不易与子宫肌瘤混淆,因为两者硬度不同,前者为囊性而后者为实性,同时前者与子宫之间有分界,多为偏于一侧的囊性块,能与子宫分开,且一般无月经改变。实质性卵巢肿瘤可误认为浆膜下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囊性变可被误诊为卵巢囊肿。详细询问病史,仔细妇科检查,注意肿瘤与子宫关系,必要时可用子宫探针探测宫腔深度及方向,辅以超声检查,多能鉴别,腹腔镜也有助于诊断。
四、子宫肌瘤于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而其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卵巢巧克力囊肿张力大,与子宫紧密粘连,阴道检查发现子宫与肿物紧密粘连,如增大的子宫局部突起,因而被误诊为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往往宫骶韧带增粗或有结节,病史上有痛经,经期肛门坠胀,腹泻等症状有助于与子宫肌瘤鉴别,子宫肌瘤有月经过多或经期紊乱,但无痛经。此外子宫肌瘤一般活动自如,而卵巢巧克力囊肿常有盆腔粘连,活动受限。B超检查可协助鉴别。
[%page%]
五、子宫肌瘤与子宫肥大症
患者也有月经过多,子宫增大,易与肌壁间小子宫肌瘤或宫腔内黏膜下子宫肌瘤相混淆,但子宫肥大症患者子宫呈均匀性增大,一般在2个月妊娠大小,宫腔形态正常,子宫肌层肥厚,常可>3cm,但无子宫肌瘤存在,切面较苍白,质硬,纤维组织较多。超声检查有助诊断。
六、盆腔炎性包块
炎性包块与子宫紧密粘连时可误诊为子宫肌瘤。患者可有月经过多史。应详细询问有无感染史,肿块有无压痛。炎性包块患者有盆腔感染史,下腹反复发作疼痛,伴发热等症状,肿块常为双侧性,较固定,有压痛。抗炎治疗一段时间可观察其肿块缩小或压痛改善等明确诊断,超声、CT等影像学也有利鉴别。若怀疑盆腔脓肿时,后穹窿穿刺也有助鉴别。
七、子宫肌瘤与子宫肉瘤
子宫肉瘤和子宫肌瘤均有子宫增大,阴道流血,临床特点类似,鉴别较困难,临床上往往将子宫肉瘤误诊为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发生于育龄妇女,生长缓慢,绝经后逐渐萎缩为其特点,而子宫肉瘤好发生于老年妇女,生长迅速。若子宫肿瘤增长迅速,特别是绝经后妇女子宫增大首先应考虑子宫肉瘤。细胞学涂片、诊断性刮宫可协助诊断,须依靠标本巨检和病理学检查才可鉴别。
八、子宫肌瘤与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常见症状是不规则阴道流血,并有子宫增大,从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有相似之处。发病年龄不同,子宫内膜癌好发于老年妇女以绝经后阴道流血为多见,同时有白带增多、水样,而子宫肌瘤则多见于中年妇女阴道检查两者均有子宫增大,子宫内膜癌子宫为一致性增大,质较硬。对更年期妇女应警惕子宫肌瘤合并子宫内膜癌。因此,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前常规做诊断性刮宫可以排除子宫内膜癌。
[%page%]
九、子宫肌瘤与慢性子宫内翻
慢性子宫内翻阴道内脱出肿物,其表面为子宫内膜,可误诊为黏膜下子宫肌瘤脱出于阴道。仔细检查各肿物下方可见外翻的输卵管内口,进一步双合诊检查盆腔内空虚,触不到宫底即可诊断,追问患者曾有子宫内翻的病史。现在此病已很少见。
十、子宫肌瘤与子宫畸形
双子宫或残角子宫易误诊为子宫肌瘤。子宫畸形常为先天性,无月经改变,B超、腹腔镜、子宫输卵管造影可协助诊断。
十一、子宫黏膜下肌瘤的鉴别诊断
较大的子宫黏膜下肌瘤在B超下表现为低回声团块,较易诊断,而直径较小的黏膜下子宫肌瘤易与子宫内膜息肉相混淆,在引起月经量过多时要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鉴别。黏膜下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息肉在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时均表现为宫腔充盈缺损,但可通过官腔镜检查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黏膜下子宫肌瘤可分为无蒂黏膜下子宫肌瘤和有蒂黏膜下子宫肌瘤,在官腔镜下可见表面常无正常的子宫内膜,仅有薄的致密包膜,很容易看到子宫肌瘤表面粗大的血管。
子宫黏膜下肌瘤脱出宫颈外口,在阴道内应与子宫脱垂、子宫内翻鉴别,尤其是有感染、坏死、出血时须与菜花型子宫颈癌区别。子宫颈癌病灶与宫颈紧密相连,而子宫黏膜下子宫肌瘤与宫颈有明显分界,进行妇科检查较易鉴别。
十二、子宫肌瘤的红色变性
子宫肌瘤在妊娠期和产褥期可发生红色变性,出现剧烈的腹痛伴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要与急性阑尾炎、急性盆腔炎、急性胃肠炎及卵巢囊肿蒂扭转鉴别。子宫肌瘤红色变性一般有子宫肌瘤病史,出现症状时检查B超会发现子宫肌瘤较前明显增大有助于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