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
概述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流行病学统计发现有逐年上升且年轻化的趋势,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是妇科恶性肿瘤常见的死亡原因。
类型
根据发病机制和生物学行为分为
I型子宫内膜癌:占大多数,预后较好,患者一般较年轻,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II型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高,预后不好,常见于老年体弱女性。
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
诱发及影响因素
1.肥胖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5%,危险性会增加3倍,尤其是五短身材,手足纤小的“中心”肥胖者。肥胖会使体内性激素结合蛋白降低,雌性激素水平增高。同时肾上腺分析的雄烯二酮可以在脂肪组织中转化为雌酮,脂肪含量越多转化越强,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刺激子宫内膜会出现异常增生出现癌变。
2.不孕不育
未孕者比生育一胎的人患上子宫内膜癌的几率高1倍。不孕不育常见的原因以无排卵或黄体功能不良为主,这类女性长期处于月经紊乱,子宫内膜持续受到雌激素的刺激,出现异常增生出现癌变。
3.初潮早及绝经延迟
初潮早及绝经延迟,子宫内膜受到雌激素刺激的机会增多,这与排卵异常有关,也是长期雌激素刺激有关。
4.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巢滤泡持续时间较长,但无法形成成熟的卵泡而进行排卵,这促使子宫内膜一直处于雌激素的刺激。由于缺乏孕酮的调节和周期性脱落,导致子宫内膜增生异常。同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雄激素水平是正常女性的30倍,而雄激素可转化为雌酮刺激内膜增生。
5.卵巢肿瘤
卵巢肿瘤具有分泌雌激素的功能,导致月经不调,临床上表现为经期延长,淋漓不尽,绝经后阴道出血等。过量的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导致内膜异常增生出现癌变。
临床症状
1. 阴道出血
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少量或者中等量,通常会被误会是月经不调。绝经期女性通常以间断性阴道出血为主,部分可表现出少量阴道血性分泌物。
2. 阴道排液
早期通常为稀薄白色分泌物或者出现少量带血白带。如果出现感染可出现脓性分泌物并伴有异味。
3. 疼痛
疼痛是恶性肿瘤都存在的特点,子宫内膜癌通过刺激子宫收缩,导致下腹部阵发性疼痛。绝经后的女性由于宫颈管狭窄,容易出现宫腔分泌物无法顺利排出而出现感染,出现疼痛合并发热现象。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并发腰痛、下肢疼痛等。
4. 腹部包块
早期子宫内膜癌本身不会有明显的包块,但子宫内膜癌患者容易合并子宫肌瘤、宫腔积液等,此时可触摸到明显的包块。
除此之外,由于恶性肿瘤中晚期可能出现转移,而引起其他部位的种植并诱发对应的临床症状,如下肢水肿、肾积水、消瘦等症状。
临床检查
影像学:超声、盆腔磁共振成像(MRI)、CT、PET-CT。
病理学:临床诊断金标准,诊断性刮宫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
生化检查:目前没有子宫内膜癌特异性强、敏感性强的标志物,可通过检测CA125、199、153等进行辅助诊断。
治疗
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死亡率都较高、预后较差,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从传统的开腹手术发展为腹腔镜等微创手术,甚至出现了机器人手术系统,各种手术方案的更新为疾病的治疗带来的希望。除了手术治疗以外,还有多种辅助治疗如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
1. 传统开腹手术
传统开腹手术切口较大,但可充分暴露病灶、手术视野相对开阔,操作者能够直接接触病灶并对术前未发现并发症给予及时处理,全子宫切除以及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等是传统开腹子宫内膜癌外科治疗的主要术式。
2. 传统腹腔镜手术
创伤小、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可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术后机体功能的恢复,且短期复发较少,患者生活质量较高。
3. 单通道腹腔镜手术
单通道腹腔镜促进了微创手术美容效果的提高,对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切口感染风险有积极作用,单通道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可明显减轻患者术中应激,患者术后恢复快。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单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术中镇痛药物使用量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感明显减轻,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
4. 机器人手术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出现为诸多外科手术带来新的进展。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治疗患者的活动范围较大,并可降低操作者的疲劳度,学习曲线较短。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手术操作时间更长,术后几乎无并发症发生,安全性更高,两者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尤其适用于肥胖患者。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费用较高,目前并未普及,只有部分顶尖医院才有。
5. 辅助治疗
通过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来辅助手术治疗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预后
I型子宫内膜癌比II型子宫内膜癌预后好
预后与疾病分期相关,早期发现并干预治疗,预后较好。
复发
多数复发在3年内,复发与肿瘤的位置有关,复发率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