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饱喝足了才有力气干活,食物在生活中必不可少,但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不少谣言四起,夸大风险或者功效。今天就给大家科普科普关于饮食的几个误区。
1.隔夜菜会致癌
国民对美食都情有独钟,在我们的餐桌上,每顿都有好几个菜,吃不完是常有的事情。由于部分绿叶类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类,煮熟后如果放置的时间过久,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硝酸盐便会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的确是一种致癌物质,成人摄入0.2~0.5g即可引起中毒,3g即可致死。但是“隔夜菜”与“夜”可没有关系,与温度才有关,在炎热天气下,食物更容易受到污染,细菌大量繁殖后便不宜食用。
建议:剩菜可加装保鲜膜尽快放入冰箱中,还有一点温度也无妨,即便如此也不要超过2天。
2.饭后喝酸奶可以帮助消化
“饭后喝酸奶可以帮助消化”这是十分耳熟的一句话,但可能要让你失望了,并不能。酸奶中含有一定含量的益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促进肠道蠕动,对于消化吸收的确有一定的好处,但在饭后喝酸奶更多的是增加食物摄入,增加了胃肠道负担和工作量,反而不利于消化。
建议:饭后尽量减少食物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可在餐后2小时候进行。
3.空腹喝牛奶
空腹喝牛奶能不能喝?——可以喝,但对于部分人群而言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问题。主要是因为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钙是刺激胃酸分泌的因素之一,如果本身就有胃肠基础疾病,就容易出现烧心、反流等症状。其次,我国有2/3以上的成年人中缺乏乳糖酶,导致乳糖不容易分解,当大量饮用牛奶时,出现腹泻、腹胀等问题。
建议:牛奶可以搭配一点一点饼干、面包,或者选择适合自己的牛奶,成年人每日牛奶摄入200~300ml即可。
4.粗茶淡饭对身体有利
社会上“三高”人群逐渐庞大,这一现象让中老年人十分警惕,害怕自己也进入他们的行列,于是开始推崇“粗茶淡饭”,拒绝吃肉类。但是这样的做法,反而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建议:饮食均衡、规律作息永远都是预防疾病的好方法,偏执性饮食往往对身体都不太友好。
5.午后不食,不吃晚饭
常见于减肥的人群,俗话“午后不食”并不科学,盲目的不吃晚饭对身体健康不利。对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保持辨证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午后不食”,即便偶尔几次不吃,对自身免疫力都有影响,要是不巧碰到气温突变,更容易生病。其次长时间不进食,胃酸会刺激甚至腐蚀胃黏膜,很可能发展为胃溃疡;时间久了,会引起生理功能退化,造成内分泌失调,甚至增加女性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的发病风险。
建议:晚上也需要合理饮食,主食、蛋白都不能少,可以少吃,但不能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