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12年3月23日,哈医大附一院患者李某某因患强制性脊柱炎,于2011年4月曾到该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案发当日9时许,乘火车再次来哈到该院治疗。医生经了解得知,李某某患有肺结核,于是建议他先到哈尔滨胸科医院(专治肺结核病)检查治疗。该人做完检查后,再次回到该院,将检查结果交给医生。因治疗强制性脊柱炎会对肺部造成影响,所以医生建议他应该先治好肺结核后再行治疗。李某某认为医生故意刁难他,不给他看病,随即心生不满,继而动刀,致使一位医生死亡,三位受重伤。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但是为什么会在这里上演这样惨烈的一场悲剧?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行凶事件?
反思:
在社会各界都在强烈谴责这一暴行的时候,是否有人冷静下来思考,这到底是为什么?
当下我国医改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是医患之间紧张关系仍未得到有效的改善和解决。至十一五以来,我国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建立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国家基本医疗制度。由此可以看出,国家正在努力改善医疗卫生环境、解决医患矛盾。
然而,大家都把目光投向国家对医疗改革的这些政策的同时,似乎忽略了一点:患者也是医患矛盾的主体。我们在对医疗体制进行改革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对患者倾注一些关注,从患者方面入手,从根本上改善和解决这一紧张关系。
对于毫无医学常识的患者,在多数三甲医院5分钟不到的问诊,或者术前几分钟简单谈话后的签字显得太不平等和虚伪。然而,如果要求一个医生每天要对这么多毫无医学常识的患者从头到尾讲明白他所患的病,及怎样去治疗、调理,这显然是不大可能的。
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医患信息的不对称。患者对自己疾病的知识一无所知,将全部希望寄托于医生身上,让医生来为自己做选择,一旦治疗过程中出现不曾预知的状况,便认为这是医生的问题。长此以久,便会积累患者对医生和医院的不满、愤恨,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那么,要怎样去缓解和解决这种医患信息不对称的局面?我们需要对患者进行医学知识科普教育,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怎样的科普教育,才能让毫无医学常识的患者成为健康的主体呢?
当下网络发达,医学科普知识的推广可以借助网络来完成,这就需要一个权威的、政府的、公益的网络教育平台。这应该是一个由政府主导和监管的公益平台,是属于第三方,不属于医院或者患者。网站的真正内涵是传播健康知识,让患者成为某种疾病的知识人。只有普及医学知识,树立患者我的健康我做主的观念,才能改善医患的紧张关系,解决医患矛盾、助推医患和谐。
回到事件本身,试想一下,如果李某对自己的疾病有一定的认知,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他就会明白医生这样的建议完全是为他在考虑,也许这场惨烈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