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性子宫腺肌病是指异位内膜组织侵入子宫肌层组织形成病灶,病灶出现直径≤5mm的异位内膜组织和血性液体微小嚢腔。国内流行病学发现该病发病率在14%左右,同时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该人群往往以药物难控制的严重痛经为主要表现,临床易误诊为女性梗阻型生殖道畸形、子宫肌瘤变性,因误诊延误治疗可致青少年及青年女性生活质量和孕育潜能受到严重影响。那么临床确诊后有哪些方法可以治疗囊性子宫腺肌病呢?
该病的治疗原则是彻底切除病灶,促进生育、预防复发。治疗方式根据发病年龄、生育要求、病灶位置大小以及症状等个体化选择。
1.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米非司酮、口服避孕药、促性腺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hormoneagonist,GnRH-a)等作为常用药物,可以暂时控制或者延缓症状,但停药之后极其容易复发,症状甚至会更严重,据相关文献报道,部分患者服用GnRH-a治疗后使病灶缩小,症状得到缓解,但多数均为药物治疗无效,后改为手术治疗,因此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囊性子宫腺肌病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年轻患者或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病灶去除术是首选的治疗方式。根据病灶位置(浆膜下、肌壁间、黏膜下)可选择不同的手术途径如经腹、腹腔镜、宫腔镜等。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子宫病灶切除术与子宫全切术。单纯病灶切除后痛经减轻,慢性盆腔痛明显缓解,还保留了大部分正常的子宫组织,有生育要求者术后妊娠率高,复发率低。因此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病灶切除术应作为首选治疗方式,该病与典型子宫腺肌病的最大区别在于病灶与子宫肌层之间分界较清晰,能完整切除病灶,术后不仅症状明显得到缓解,还能保留大部分正常的子宫组织。
3.射频消融
有研究报道,囊性子宫腺肌病患者在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或乙醇注射硬化病灶后症状明显改善。但是,射频消融及酒精的安全有效剂量尚未明确,且缺乏病理诊断,不能排除囊肿恶变可能,对于有生育要求患者应谨慎使用。
该病总体预后好,经过手术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长期随访者均暂未复发。该病为子宫腺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术后可能存在残留异位内膜,故提倡术后药物预防。
囊性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
十七
2020-02-25 15:38:35
246200
疾病咨询专业医生为您解答疑问
推荐阅读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