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子宫腺肌病指具备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侵犯到正常的子宫肌层,同时伴有周围肌层细胞的改变(肥大、增生和纤维化)。宏观上,AD是由于子宫肌层中充满了异位内膜及血液组织,造成了球形增大的子宫;微观上,在距离子宫内膜-肌层界面>2.5mm的肌层内发现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子宫腺肌病影响到妊娠的机制有哪些呢?
1.子宫结合带功能异常
从病理学上讲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基底层缺少黏膜下组织,基底层与肌层直接接触,子宫内膜失去了黏膜下层的保护,内膜侵入肌层造成。子宫结合带是连接子宫内膜和肌层的结构,在磁共振影像学显示为子宫交接区的一个连接区,在年轻女性中厚度<5mm。在国外一项研究中,当子宫结合带>12mm时考虑子宫腺肌病的可能性大,同时认为子宫结合带增厚也是辅助生殖技术失败的预测因素,认为当子宫结合带>10mm时对妊娠率具有显著影响,子宫结合带厚度的改变是不良妊娠结局和子宫腺肌病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2.子宫内膜容受性
子宫内膜在胚胎着床时对受精卵的容纳程度和接受能力被称为子宫内膜容受性,月经周期第20~24天是胚胎种植窗口期,此时子宫内膜容受性适宜是胚胎植入过程的必备条件之一。此时子宫内膜容受性出现异常会直接影响到妊娠结局,而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主要因素:①激素受体异常;②子宫内膜血管形成异常:其血管分布不规则,血管粗大、扩张或成网状;内膜的毛细血管总数、总表面积和平均表面积均明显增加,肌层纤维化,导致流产率增加;③细胞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及黏附因子(整合素β3)降低,影响着床等。
3.宫腔形态异常
子宫腺肌病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子宫肌层中内膜腺体和间质的存在及肌层的增生,在性激素的影响下,子宫肌层中的异位内膜组织形成局灶性病变或弥漫性病变,导致子宫腔解剖结构的异常,宫腔形态发生变化,影响受精卵着床,增加流产率,从而导致不孕。同时局灶性子宫腺肌病可能挤压输卵管,堵塞输卵管开口,干扰精子运输及受精卵着床,造成生育力的下降。
4.免疫功能异常
从免疫功能上讲,胚胎着床是母体与胎儿之间的同种异体移植,母胎间免疫功能平衡的建立有助于着床的成功。临床上以T细胞和B细胞所产生的细胞因子进行间接性免疫功能的强弱评估,例如白细胞介素10(IL-10)是一种重要的抗炎、免疫抑制细胞因子,主要是由T细胞亚群或巨噬细胞产生,临床研究发现子宫腺肌病患者中IL-10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从而解释了子宫腺肌病病灶可能与免疫系统有关,通过免疫功能的异常最终导致不孕和流产。
综上所述,子宫腺肌病影响妊娠结局的可能机制相对较多,临床上应当完善相关检查,针对子宫腺肌病具体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