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推动基础研究工作,原始创新成果不断地涌现,登上了2019年1月7日的《科技日报》头版。海扶刀®作为重庆基础研究工作上的一项重要成果,被《科技日报》重点报道。
不开刀,不流血,从体外对体内做手术,实现无创治疗,这一人类的共同愿望已经实现。目前已有国内外2500余家医疗机构应用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王智彪及其团队自主研发的“海扶刀”系列产品。从一个想法开始,30年如一日,坚持走原始创新之路,重庆的科研人员终于做到在聚焦超声无创医疗领域,中国“领跑”世界。
“只有原始创新才能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王智彪说,原始创新不容易,但回首这30年的研发之路,他一直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当他萌生出“超声能否用以治疗”的创新思想时,就得到了市级科技部门的支持。
1990年王智彪得到了1万元基础研究基金,坚定了他研究的信心。199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给予了重点项目资金支持;1996年,科技部将其研究列为国家“九五”攻关重点项目,投入了200万元,地方科委给予了1∶1的配套资金支持;1997年,重庆市科委又给予了600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临床设备研发。
在不断的支持下,该团队全球率先突破了聚焦超声外科(FUS)治疗肿瘤的关键核心技术;1999年研制出我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器械海扶刀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2005年通过欧盟CE认证。现在,重庆海扶医疗产品已出口20多个国家,拥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在聚焦超声无创医疗领域领跑世界。
2011年由重庆医科大学牵头申报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球形聚焦集声系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6000万元的资助。该项目将着力开展原创性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工作,提高我国超声医学乃至声学科学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